
13759509468
根据**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这些病虫害包括小麦的“四病一虫”(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蚜虫),水稻的“三虫两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以及玉米的“四虫两病”(草地贪夜蛾、粘虫、棉铃虫、玉米螟、南方锈病、大斑病)等。
草地贪夜蛾
发生情况:草地贪夜蛾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000万亩次。西南、华南发生代次多、程度重;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地区中等发生,西北、华北地区偏轻发生。
影响:草地贪夜蛾成虫已扩散至长江中下游迁飞过渡区,最北见虫区位于湖北竹山、陕西关中。预计7月6-8日夜间,草地贪夜蛾迁入江淮、黄淮等地的气象风险较高,可能对当地玉米等作物造成危害。
二化螟
发生情况:二化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3亿亩次。江南稻区偏重发生,其中湖南中南部和环洞庭湖地区、江西环鄱阳湖地区、浙江南部沿海和中部混栽区大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影响:如荆州市7月份水稻病虫发生趋势预报所示,第二代二化螟预计**中等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5级),可能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危害。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发生情况:稻飞虱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2亿亩次;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2亿亩次。
影响:这两种害虫同样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特别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迁入为害可能加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针对当前农作物面临的病虫害威胁,以下是一些防控建议:
加强监测预警:各地农业部门应密切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防控。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鼓励农民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施药: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用药安全。
加强田间管理:通过合理轮作、间作套种、深耕细作等农业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总之,农作物危害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科学施药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